详情

兴文这个地方已经拆了,有没有你的家?

城市变迁 77602阅读
小编:某某
小编:某某Lv.21楼主+关注
2020-07-19 08:37 来自兴文


拆不去的记忆

城市改造和其他因素,意味着很多人都要离开曾经几代人居住过的老房子。尤其是老人,更是相信着故土难离。


“兴文客运站后面拆了”的消息似乎已经家户喻晓了。


在当下,很多带有标志性的单位建筑因“与时俱进”的需要都拆旧建新了,或者就算没有折旧建新,我们也看不到她原先的模样了。


记忆这东西就是这么的奇妙!当你看着现在的她你会想起过去的她,欢乐也好,难过也好,都是温馨的回忆!

坐在高处,望着远方,有夕阳,有清风,有朗朗笑声.....这就是童年!

后来的盛夏,那些躺在冰箱里琳琅满目的雪糕,我独取一支老冰棍。

因为,那是纯绵白糖的味道!是童年的味道!

又岂止是纯绵白糖的味道?童年的味道?


这可曾有你的故事?


没有在这里生活过的我,对于这条街最深的记忆,便是每次经过这里去客运站坐车了。

小小的我见缝就钻,不停地在人群中穿梭,钻过密集的人群......


穿过追逐打闹的娃娃;洗着长发的女人;赤着膀子蹲着喝稀饭的男人;半躺在凉椅上抿着小酒的老头;摇着扇子拉家常的婆婆大娘;开着各种玩笑的男男女女;时不时打着招呼的街边商贩……

她看上去像位沧桑的老人,屋檐上、路灯上的蜘蛛网更是为它添了不少岁月的痕迹。


短短的街道两旁,几乎都是低矮的房檐,斑驳的门窗,以及错综复杂的电线。

踏入街道,你就能看到时间给它留下的印记。


生活在这里是热闹的,大家屋屋相连,家家相对,即便隔着一条窄窄的街道,说话稍微大声点就可以交流。


大家是生活在同一个地方的邻居,同时也是共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朋友。

有事没事串串门,拉拉家常,说说生活琐事。

走在老街上逛逛,你总能听到互相打招呼的声音。这样的温情是生活在高楼所没有的,只有在这样的老街小巷子,你才能感受到邻居间的温暖。


你有多久没来过这里了?


杂乱中带着宁静的西门上,藏着兴文人难以忘却的小巷情怀。

儿时的这条街在我心里就是拥挤的,每次坐三轮赶时间,就会感觉都这街道有好多人,看着时间点点流走,心里别提有多焦急了。


三轮车师傅边蹬车边按铃,一路都是叮叮叮的三轮铃铛声。

多年后,回想起来,觉得那都是美好的回忆,想到那些场景,嘴角也会不自觉的往上扬。


这些熟悉得再熟悉不过的场景,怎么会让人乏味?

就这样东走走、西瞅瞅,停停走走突然发现街上少了什么?


时间会告诉我们答案


论繁华,她抵不过上海的十里洋场;论静谧,她比不上杭城的水光潋滟,但,论怀旧,在人们心中,却没有一座城市能与她相提并论。

那排老房子已经消失,住户早已搬离,留下的只有推倒后的堆堆黄泥。


现在,这个角落因拆除工程未完成工程工地,临时改为便民停车场。

虽然内部设施简陋,地面不平整,用砖瓦建渣铺设而成,但这个便民停车场内设有防护栏和进出大门,也有门卫24小时分班看管。


有人说,这里将有某个开发商用来承包,修建新楼盘;有人说,这里将要按照规划,连接环城路与城中间的路......


她用自己的方式,向我们走来


或许,下次再路过时,这里又将是另一个新面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。


老城或将远去,但“拆”了的只是这砖土和木梁,拆不掉的是印烙在心间难以磨灭的记忆和兴文人心中永远的根。

这些印记是时代的见证,它像是在骄傲的向我们宣示着自己曾有的地位。

兴文这座老城里,饱含了多少万载人对它的记忆、迷恋和厌恶。

也许在很多人的心里,那已被拆除和重建的,不但是回忆,还意味着新兴文化的兴起。

随着城市的发展,很多东西在不断更替,只有那些记忆永存,不时地在我们脑海中回荡。
拆迁拆迁,拆不掉兴文老城的情怀,迁不走兴文人的回忆。无论,这座城市怎么改变,它都在用自己的方式,向我们走来!

喜欢此帖就给TA打赏~

感谢您的赏脸阅读

3
5
10
15
20

打赏后这些钱都会交给作者

您的城市币余额不足

可能感兴趣

没有任何回帖,回复抢沙发~
13 16
城市通